此頁面有使用機器翻譯喲
2023 年 04 月,我開始記帳。2025 年 04 月,我停止了記帳。
最後一筆記錄:¥0
起點:為了省錢與掌控
起因很簡單——控制消費,提升金錢意識。剛開始的確非常有效,幫我遏制了一些不好的消費習慣。
過程:一步步走向最優解與卡粉世界
但慢慢地,為了「更優」的消費,我開始比較、開始尋找最優解。最開始只是商品之間的比較,後來,是付款方式、支付工具,最後,進入了銀行優惠和開卡的世界。
為了優惠而去開卡,為了便利而去開卡,但這玩意有點上頭,可以說我一步一步走向了卡粉的世界。
一開始是為了省錢,後來是為了方便,最後——是為了集卡。
反噬:記帳成為了負擔
於是,記帳本身,逐漸成了負擔。帳戶越來越多,場景越來越複雜,記帳的時間成本、心理成本,早已超過了實際收益。
我常常為了可能只有幾塊錢的優惠,研究半天。剛開始當然開心,但多了之後,找到最優解不再讓我興奮,反而是一陣空虛取代了最初的喜悅。
轉變:從最優解到舒服就好
也許是我變了,消費的心態也變了。
從「按需按惠」,到「差不多就行,自己舒服就行」。
我也發現,自己早就突破了原先設定的限額,卻沒有因此失控。反而越來越明白,比起省錢,時間和心情更重要。
反思:我到底為什麼記帳?
當我因為記帳,而開始:
- 因為帳戶多而不斷翻找
- 因為貨幣轉換而頻繁在記帳軟體創建新帳號
- 因為商品該不該買而計較半天
- 因為和朋友出去遊玩消費而破壞心情
我不得不開始反思——我記帳,到底是為了什麼?
這其中的收益,真的值得嗎?
決定:放下,歸零,重新出發
於是我嘗試著放下,嘗試著不去管細節,只問自己:「我快樂嗎?」
結果是——真的很快樂。而支出,也沒有想像中那麼高。
或許,是習慣讓我潛移默化地比過價。或許,情緒的價值,本來就無法用優惠來衡量。
所以,我想,是時候放手了。
記帳,已經完成了它的使命。
它不再是工具,而是成為了束縛。
行為習慣是為了更好的生活,當它無法再靠熱情消解,當它反而阻礙了生活,那就該學會告別。
尾聲:謝謝自己,繼續生活
雖然放棄了自己堅持了兩年的習慣,確實有些不捨。
但這大概也是人生的一部分吧。沒有什麼可以陪伴一輩子,但只要在一起的那段時光是美好的,這,就足夠了。
可以說我少了一個象徵性的「我很省」的工具。
但,我更希望未來的自己,不再是靠數字和記錄來獲得安全感,而是靠真正的從容和自在。
從可以掌控,到流入未知。
希望自己能早點適應。
希望能把省下來的時間,花在更有意義、更值得快樂的事情上。
所以,
最後一筆,¥0
附上一段小短文。
謝謝這兩年認真記錄的自己。
未來,希望把省下來的時間,花在更有意義、更快樂的事情上。
就這樣,Archive 了這段經歷。
記錄是結束,而生活才剛剛開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