引言
每天刷刷视频,玩玩游戏,本觉得应该是很放松的行为,理应在此之后精神恢复来着,但实际上每天如此的生活却很空乏劳累,这让我产生了疑惑,理论上我并没有做什么高消耗的事情,可如此无精打采属实有点不是太正常
番茄钟里的困惑
仔细回想之前我之前眼部疲劳,为了护眼时候使用番茄钟学习,开始时候我目的明确,每次休息时间都是远处眺望或者躺下休息一会,效果确实不错,但随着我使用增多,我开始有点想要娱乐性质的行为,比如我利用大的休息时间去看视频,听音乐或者玩游戏之类的,慢慢就觉得效率很差,从而渐渐觉得使用番茄钟很麻烦,不仅学习变累 (有时候学到状态很好,但是强制休息了),而且玩也感觉不放松,一想着只有 20min 时间,便玩得很担心
娱乐:另一种专注
但再次思考,也许娱乐行为并不算得上是放松,或者说娱乐和学习一样,也是一种需要专注的行为,而番茄钟的设计就是为了控制专注,之后休息放松,那这个休息放松,应该是身心放松,处于一种对专注行为的恢复
在我尝试了把自己的大脑放空,什么都不想的前提下,去散步,去公园,去逛书店,明显感觉到这些行为比看视频或者玩游戏更有放松的感觉,虽然消耗的是体力,但娱乐与学习消耗的不如说是精神力吧
重新定义娱乐与放松
基于此,我觉得可以重申一下我对娱乐的定义,这并不是我在学习劳累后让自己恢复的行为,而应该作为一种同样需要付出精神力的行为,在本就精神力缺失的前提下,继续进行消耗精神力的行为,从而丧失了娱乐的意义,本身就导致了类似“电子阳痿”现象吧
同时,也可以重新定义放松或者休息,这应该是一种把自己的身心全部打开,漂泊的感觉,或者说在精神力匮乏的时候,进行一些低精神消耗,低体力消耗事情也不错,比如整理卫生,四处闲逛,不带目的,不带意识
学习与娱乐的模糊界限
那么,既然都需要专注力,这两者之间是不是有共通与不同呢
我觉得,这取决于兴趣吧,无论是需要多少专注力的事情,取决于一个人对此的兴趣,兴趣高那就是娱乐,兴趣低那往往属于学习的范畴
例如对于一款游戏,以兴趣为前提,那就是什么好玩怎么玩;以“学习”为前提,就变成了要达到什么目标,做到什么才行
再比如对于一个电影 IP,以兴趣为前提,那多数是先放空自己,尽情享受就行,对于任何事物只是震撼感;而以“学习”为前提,大抵会变成,对于细节的讨论,了解背景,补全来龙去脉
当然,两者的界限并不清晰,多数还是取决于个人主观感受
放松:精神力的真正补给
既然有基于目的需要消耗专注力,那么对于部分放松行为其实也是带有一定的目的的,比如去超市补充生活物资,去书店买书,去公园放松
一旦带上目的,我觉得这个行为就不是真正的放松了,因为并没有真正放空大脑,从而就不会恢复专注力或者精神力
放松的部分行为可以说,是以体力的消耗,换来精神力的补偿,如果体力也渐弱,那还是选择躺下吧
或许真正的休息并不是找一件轻松的事做,而是允许自己什么都不做
总结
学习让人进步,娱乐让人兴奋,而真正的放松,则让人恢复
生活不该只有追逐与兴奋,也许我们需要的,不是更多的娱乐,而是学会如何停下来